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由于其存储海量、搜索方便、传输快捷、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形态基本显现。面对数字化浪潮,新闻出版业从被动“应对挑战”到主动“抓住机遇”,勇于创新,数字出版产品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种类齐全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传统出版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路径;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数字出版产业领域,丰富和壮大了数字出版产业力量。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0%,2010年总产出超过千亿元,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超过8%,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融合逐步深入。出版企业与技术开发商、内容集成商、渠道提供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生产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产业融合度逐步提高,形成了相互借助优势,相互促进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数字出版产业的良好局面。
——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十一五”期间,我国网络环境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宽带用户数、手机网民逐年增加,以手机、手持阅读器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阅读开始普及,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到32.8%,为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和消费创造了条件。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加快了数字出版产品消费市场形成。
——产业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将数字出版纳入重要扶持领域;各地纷纷出台针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较慢。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产品总产出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比例偏低。传统出版企业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还没有提升到战略层面予以考虑,数字出版产品较为单一,投入和产出比例较低,体制机制相对落后。
——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掌握主要内容的传统出版企业在产业链中话语权较弱,进入流通渠道的优质数字化内容不足,产品吸引力不够。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作为新兴产业,有关数字出版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知识产权、内容监管、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还较为薄弱。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等违法违规现象依然严重,制约了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标准亟待统一。数字出版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难以互联互通、强强联合、共享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断裂,成为了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复合型人才匮乏。传统出版企业人才结构单一,缺乏既熟悉传统出版流程又精通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业将面临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任务。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
——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运用各种终端进行数字阅读,为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市场前景。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数字出版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有利于数字出版业解放生产力。
——基础环境日臻完善,手机等移动终端发展迅速,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渠道和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便利化。
同时,数字出版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产品的侵权成本不断降低,版权保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业的观念仍然落后,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鸿沟”;全球化浪潮加剧,数字出版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自主品牌的塑造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
三、“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始终把发展作为***要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积极培育新型出版业态,促进新闻出版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紧紧围绕内容建设中心环节,推出精品数字出版产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切实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以新技术和市场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因势利导作用,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重视科技创新对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数字出版技术水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出版产业现代化;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以资源、资产、业务为纽带,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发展模式。
——新兴产业和传统出版转型并重。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对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新媒体;巩固传统出版单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推动传统出版升级转型,增强其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
——东部和中西部共同推进。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对东部等沿海发达地区有实力的企业,扶持其尽快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引导其按照各自优势,走***化、精品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四、“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建成5—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五、“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
加快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步伐,完成存量出版资源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改造传统出版流程,建立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大力发展数字报刊,建设学术期刊网络发布平台;引导和鼓励传统印刷企业开展数字印刷业务。
(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网络游戏、电子书、精品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力扶持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渠道和载体的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实现内容资源“多屏化”应用,提高内容资源的利用率和投资收益率;积极发展民族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的空间。
(三)提升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水平
加快数字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加大以DRM为核心的数字版权技术研发力度,鼓励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
(四)建立海量数字内容转换和加工中心
引导和鼓励传统出版企业将存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覆盖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电子书以及各种新兴用户终端的数字出版产品体系,为公众提供类型丰富、品质过硬、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海量数字出版产品。引导建立海量数字内容转换和加工中心,提高资源使用率和数字内容转换、加工的集约化水平。
(五)建设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建设8—10家功能各异、重点突出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在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分别建设1—2家***数字出版基地,提高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度,打通产业链;鼓励基地集中资源,突出特色,尽快做强做大一批数字出版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数字出版企业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构建公共数字出版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数字出版业的投入,努力做好公益性数字出版工作;认真组织推出更多更好的服务“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字、盲文、学术文献和科普的数字出版产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数字出版产品推广;依托“农家书屋”,加快农村“网络书屋”建设步伐;积极适应数字阅读潮流,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阅读活动。
(七)积极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战略
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版权“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和标准“走出去”,努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展示、推广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培育和扩大国际市场。鼓励出版企业和社会力量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数字出版机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联手开发国际市场,共同发展具有传统中华文化特色的数字出版产业。
六、“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一)国家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建设工程
着眼于3G技术和三网融合,加强存量出版资源数字化,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涵盖多种出版形态的数字内容资源库,整合数字出版内容资源;加强数字样书库建设,打造内容资源丰富、拓展性强的国家数字出版内容资源系统,满足公众日益提高的数字出版内容需求。
(二)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工程
适应农民的数字化阅读需求,实施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工程。依托农家书屋的覆盖体系,对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农村“网络书屋”,定制一批服务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数字化出版产品,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农民的文化需求,缩小城乡数字化鸿沟。
(三)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
通过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提高教学资源重复使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形成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易于学生使用、符合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数字教学出版体系,推动电子书包的发展。
(四)《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字化工程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版、第二版优质存量资源为核心,结合其他各种优质出版资源中的有效知识,通过大规模知识挖掘、整理、组织和编辑加工,进行***各类标注,建成按统一标准和不同知识分类体系的20种数据库集群,建成适应不同发布模式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字化知识服务系统”,形成内容资源充沛、覆盖领域广泛、出版形式多样、传输便捷、影响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公共服务出版传播体系。
(五)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出版促进工程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丰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内涵,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数字化平台。
七、推动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正确***导向,确保可管可控
坚持社会效益***原则,把握正确***导向;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数字出版内容可管可控,建设绿色健康的数字出版产业。
(二)增强行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形成体制合力
促进行政管理部门厘清职责、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推进出版体制改革,解放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生产力;加快形成体系相对完整、职责较为明确、评价体系科学的数字出版业行政管理体制。
(三)理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关系,提高协作水平
打通产业链,提高协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关联产业各环节间横向、纵向的相互融合与合作。
(四)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数字出版法律制度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加快数字出版法制建设;进一步明确数字出版企业的法律责任;完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提高保护效果。
(五)大力实施数字版权战略,推动数字版权相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不断完善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制度,加大数字版权保护力度,增强智力创新能力;建立全国数字版权交易体系,促进数字版权贸易;深入开展以打击数字版权侵权盗版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占领数字出版技术高地
加大数字出版科技研发投入,整合协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有关方面力量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究制订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行业重点项目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七)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相关高等院校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加强数字出版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完善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考核机制,制订数字出版人才激励措施;建立数字出版人才库,培养数字出版***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完善数字出版人才梯队建设;实行岗位培训、调训制度和业务轮训制度,提升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综合素质。